欧皇注册

余秋平:少阳证咳嗽的特点及临证经验
你的位置:欧皇注册 > 最新动态 >
余秋平:少阳证咳嗽的特点及临证经验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21:08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中医医案/医话/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

图片

三 少阳证咳嗽的特点及临证经验

第96条中有“若咳者,去人参、大枣、生姜,加五味子半升、干姜二两”之论述,但这是针对素有肺阳虚、水饮内生的咳嗽,多为慢性或平时经常咳嗽的情况,对于急性起病的少阳咳嗽并没有论述。

故结合本人临床经验,补充如下:

(1)少阳郁火犯肺的咳嗽,由于火性急迫,又是郁火,所以其咳声多“空空空”,声音粗迫,闷声作咳,呈阵发性,咳声连续、急促,咳嗽时往往舌头外伸。

据我的经验,这种阵发性发作的疾病,外感多与少阳有关,内伤多与厥阴有关。

有的晨起咳一阵,还有咽痛,有的晚上11点钟到次日3点钟阵发性咳嗽,这种阵发性咳嗽多是肝胆郁火犯肺的表现。

(2)因为小柴胡汤证的病机,是少阳郁火,兼胃虚有停饮。

所以小柴胡汤证的患者,其胃脘部多虚软、喜按,咳嗽多有痰,但痰一般不是太多,舌苔稍腻,这样的咳嗽用小柴胡汤原方即可。

(3)如果咳嗽急促时,甚至呕吐出痰涎黏液,早上喉咙痰多,舌苔厚腻,或有嗳气、胃胀等痰气上逆症,是兼有半夏厚朴汤证,应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,以加强化痰降逆止咳之功。

(4)如果兼见痰色黄稠、口渴、唇红干,右脉滑数者,应该再加生石膏30~60g(白虎加人参汤意),以清阳明里热,有助于止咳。

(5)如果痰稠厚如粥,量多易咯出,色黄绿或白者,应合用《千金》苇茎汤。

(6)如果少阳郁火咳嗽,伴有鼻流清涕,汗出恶风,应用小柴胡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。

(7)如果兼有发热,或者咳喘,口渴,舌红苔黄,唇红干,呼吸急促,右脉浮弦滑者,应合用麻杏甘石汤。

(8)如果兼有心下压痛,舌苔黄腻,右关脉浮滑者,应合用小陷胸汤。

医案七:

高热

孙某,男,4岁。

问诊:两周前,海边回来后出现高热39.7℃,咳时呕吐,纳差,便秘,现咳嗽,口渴,手脚心热,睡觉磨牙。

脉诊:左脉浮弦滑,右脉滑数。

望诊:舌尖红,苔白腻,舌面红点多有芒刺,扁桃体肿大、红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脉浮弦滑,扁桃体肿大红,舌尖红苔白腻,咳时呕吐,纳差,便秘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右脉滑数,舌有芒刺,高热,口渴,手足心热,兼阳明气分热。(加石膏)

(3)鉴别:虽有手足心热、睡觉磨牙,但是无饮食不节病史,无舌苔厚腻、嗳腐吞酸、口臭、大便腐臭等,排除食积病机。

拟方:小柴胡加石膏汤。

柴胡12g 黄芩5g 姜半夏8g 党参5g生姜5g 大枣15g 炙甘草5g 生石膏30g7剂,颗粒剂,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服后诸症愈。

医案八:

咳嗽

王某,男,4岁,2018年1月16日。

问诊:平素易感冒。3天前发热,体温37.5~38.5℃。咳嗽,喷嚏,鼻流涕,口臭,纳差,伴呕吐,小便黄甚。

脉诊:左脉浮弦滑数,右脉弦滑数。

望诊:舌红,舌尖尤甚,苔黄腻。扁桃体肿大,咽红。

触诊:两胁叩痛。太阳穴热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关弦滑数,扁桃体肿大,太阳穴热,两胁叩痛,发热,咳嗽,纳差,呕吐,为少阳郁火兼胃虚停饮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右关滑数,咽红,口臭,小便黄甚,阳明气分热已起。(加石膏)

(3)两脉浮弦,打喷嚏,流鼻涕,兼表气郁闭。(加紫苏叶)

(4)综上,三阳合病以少阳病为主,治以小柴胡汤加石膏、紫苏叶。

因知晓平日易感冒,体质较弱,嘱服小柴胡加石膏汤退烧,若咳嗽不愈者,则予以拙拟感冒小方,药性平和,扶正祛邪以善后。

拟方:

方一:小柴胡汤加石膏、紫苏叶。

柴胡12g 黄芩5g 党参5g 姜半夏8g炙甘草5g 生姜5g 大枣15g 生石膏15g紫苏叶6g7剂,颗粒剂,日1剂,分2次服。

方二(备用):感冒小方加生姜、大枣。

党参10g 紫苏叶6g 黄芩6g 陈皮6g生姜10g 大枣15g

结果:服方一后烧退人安,余咳嗽少许,遂自服方二2剂以善后,随访未复发。

医案九:

感冒发热

张某,男,4岁零9个月。

问诊:感冒发热3天,服头孢效果不显。刻下发热,咽痛,两侧头部时昏痛,口干,但头汗出如洗,纳差,便干,夜眠多梦,不恶寒,无鼻塞流涕,无咳嗽。既往有反复咳嗽病史。

脉诊:左关细弦偏数,按之软,右关稍带滑。

望诊:面色红润,舌红,苔薄白。扁桃体稍红肿。

触诊:右胁触痛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关脉细弦数,右胁触痛,扁桃体红肿,咽痛,两侧头昏痛,但头汗出,纳差、便干,辨为少阳郁火上攻,兼胃虚停饮,为小柴胡汤证。

(2)右关脉稍滑,发热不恶寒,口干,阳明气分热渐起,加生石膏,兼清阳明里热。

(3)咽痛、扁桃体红肿突出,加桔梗、连翘,清咽解毒。

(4)鉴别:无鼻塞流涕、恶寒等,排除太阳表郁证。无易汗出、易感冒、乏力、面色黄暗、右脉关弱等,排除桂枝汤证。

拟方:小柴胡汤加桔梗、连翘、生石膏。

柴胡25g 黄芩10g 清半夏15g 党参10g生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30g 桔梗10g连翘10g 生石膏30g7剂,颗粒剂,日1剂,分2次服。结果:服药后诸症愈。

医案十:

鼻衄

于某,女,3岁零9个月。

问诊:平时易感冒,常咽部红肿伴发热。昨日出现鼻衄,睡前常易但头汗出,夜卧不安,胃纳佳,大便粗硬。

脉诊:右脉浮滑,左脉浮弦滑数偏大。

望诊:唇红、偏干燥。舌偏红,苔薄腻,双侧扁桃体偏红,略肿大。

触诊:右胁压痛、触痛、叩痛。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。

辨证分析:

(1)平日常咽痛伴发热,左脉浮弦滑数,右胁触叩痛,扁桃体、淋巴结肿大,但头汗出,便干,夜卧不安,为少阳郁火上攻;反复感冒,舌苔薄腻,为胃气虚停痰。(小柴胡汤)

(2)右脉浮滑,唇红干,纳旺,为阳明气分热。(加石膏)

(3)综上可知,此鼻衄之证,乃少阳阳明郁热,内逼血分所致。遵张锡纯经验,加白茅根凉血止衄,兼清透郁热。

(4)鉴别: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,左脉偏大,平日咽红常作,素有肝肾阴虚内热体质,故易得少阳病,两火相合,致痰火结聚,故合消瘰丸清火散结兼养阴。如无阴虚,仅有少阳郁火,则予夏枯草泻火散结即可。

拟方:小柴胡汤加白茅根、生石膏合消瘰丸。

柴胡24g 黄芩10g 法半夏15g 党参10g白茅根15g 生石膏3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大枣30g 玄参10g 浙贝母10g 生牡蛎10g7剂,颗粒剂,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服后,诸症悉平。随访未复发。

医案十一:

支气管炎咳嗽

郝某,女,3岁,因咳嗽3天前来就诊。

前2天口服肺力咳无效,今日发热38.5~40℃,干咳,咳声粗,气喘,纳差,吃东西想吐,怕热,喜饮。

脉诊:左关脉弦滑数,右关小滑数。

望诊:唇红,舌红苔中部黄厚,咽后壁红。

触诊:太阳穴热,淋巴结肿大。右胁叩之不适。

听诊:双肺呼吸音粗糙,未闻及湿性啰音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关脉弦滑数,右胁叩诊不适,咽后壁红,淋巴结肿大,太阳穴热,为邪郁少阳,少阳郁火循经上攻;纳差,食谷欲吐,苔厚,为胃虚停痰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高热,咳声粗,略喘,怕热,喜饮,两脉滑数,苔中黄厚,为表气郁闭,肺热壅盛。(麻杏甘石汤证)

拟方: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。

柴胡12g 黄芩5g 姜半夏8g 党参5g生姜5g 炙甘草3g 大枣10g 麻黄6g杏仁6g 生石膏50g7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日1剂,分2次服。结果:服后速愈,且随访无不适。

医案十二:

发热

张某,男,6岁,2019年5月8日。

问诊:4天前开始持续发热38℃,怕热不怕冷,口渴多饮,咳嗽声粗,白黏痰,鼻塞,头晕,身痛,无汗,干呕,大便稀。

脉诊:左脉浮弦滑偏数,右脉浮弦滑数。

望诊:舌红起刺,苔薄黄,上颚充血明显,扁桃体红肿,唇红。

触诊:两胁叩痛,后背潮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脉弦滑数,扁桃体红肿,右胁叩痛,干呕,咳白黏痰,为少阳郁火兼胃虚停饮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右脉滑数,但热不寒,咳嗽声粗,口渴,唇红,舌红起刺,为阳明气分热。

(3)两脉浮,不汗出,鼻塞,身痛,为太阳表闭。(2+3:麻杏石甘汤证)当日门诊人多,患儿是最后一个患者,当时笔者已精力不济,虽见其上颚充血,虑有热迫营分之势,但见其热势较高,兼有阳明气分热证,故重用生石膏。

拟方: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加桔梗、杏仁。

柴胡12g 黄芩6g 党参10g 生姜6g大枣10g 生甘草6g 姜半夏6g 麻黄6g生石膏50g 桔梗10g 杏仁6g3剂,颗粒剂,日1剂,分2次服。嘱:忌肉食。

2019年5月11日复诊:服3剂,热势降至37.5℃,咳嗽减。家长觉得效果不错,但我认为疗效不满意。复诊患儿上颚充血明显。

重新辨证分析:

(1)上颚充血明显,提示有热邪内迫营分之势,发热咳嗽诸症缓解不显著,说明肺热郁闭较重,热邪外透不利,有内迫营分之势,故加蝉蜕6g、僵蚕6g,含升降散之意,兼透营分热邪。

(2)前方石膏用量过大,麻黄与石膏之比不当,不利于宣透肺经邪热,故将前方生石膏减量至30g。

拟方:柴胡12g 黄芩6g 党参10g 生姜6g大枣10g 生甘草6g 姜半夏6g 生麻黄6g生石膏30g 桔梗10g 杏仁6g 蝉蜕6g僵蚕6g3剂,颗粒剂,日1剂,分2次服。结果:服后诸症迅速痊愈。

医案十三:

肺炎咳嗽

郑某,女,4岁半,2018年11月7日初诊。

病史:早产儿,从出生2个月得肺炎后,每年秋季必犯肺炎,曾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、头孢乏效,并出现呕吐胃疼。腺样体肥大。

刻下:阵发性咳嗽,欲呕,但头汗出,鼻塞大半年,流脓鼻涕,偶有鼻衄。喜食冷物。大便臭。

脉诊:左脉关浮弦滑,右脉滑。

望诊:舌尖偏红,唇干,咽后壁有滤泡。

触诊:右胁叩痛,腹部叩诊鼓音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脉关弦滑,舌尖偏红,右胁叩痛,腹部叩诊鼓音,阵发性咳嗽,但头汗出,欲呕,服头孢等胃疼,为少阳郁火兼胃虚停饮。

(2)右脉滑,唇干,流脓鼻涕,偶鼻衄,喜食冷物,大便臭,兼阳明里热。

(3)咽后壁滤泡,长期鼻塞,兼风寒郁闭。

总结:少阳郁火兼胃虚停饮为主,兼有阳明里热,表闭不开。

拟方: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白茅根、辛夷花。

柴胡12g 黄芩5g 党参5g 姜半夏10g生姜5g 大枣10g 炙甘草5g 麻黄5g生石膏15g 杏仁5g 白茅根15g 辛夷花3g7剂,颗粒剂,日1剂。

方药解析:方用小柴胡汤清透少阳郁热兼胃虚停饮,以麻杏石甘汤清解里热,宣肺开表。因偶鼻衄,加入白茅根以凉血清透郁热;长期鼻塞,佐以辛夷花宣通鼻窍。

结果:服完4剂,咳嗽即愈。后因不慎风寒而咳嗽再作,续以此方加减得安。

医案十四:

咳嗽扁桃体炎

李某,男,6岁。

感冒3天,晨起咳嗽频繁,恶心,咽痒,咽中有痰难出,多白黏鼻涕,鼻塞,平时不易汗出,大便偏干,小便黄,眠可。双脉浮弦小,舌边尖偏红,中间黄腻苔偏厚,咽喉壁红滤泡,扁桃体大,颌下淋巴结大,两胁叩之不适。

辨证分析:

(1)外感起病,双脉浮弦小,晨起咳嗽明显,恶心,大便偏干,小便黄,舌边尖红,舌中间苔黄腻,咽喉壁红滤泡,扁桃体肿大,颌下淋巴结肿大,两胁叩痛,均为少阳郁火兼胃虚停饮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双脉浮,汗出少,咽痒,鼻塞,是表闭邪郁。

(3)咽中有痰难出,白黏鼻涕多,舌苔黄腻,是痰气郁结之表现。(半夏厚朴汤证)

总结:外感后,邪入少阳,胃虚生痰,痰随郁气上逆鼻咽。

拟方: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。

柴胡12g 姜半夏8g 炙甘草5g 党参5g生姜6g 大枣15g 黄芩5g 茯苓6g紫苏叶5g 厚朴5g7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日1剂,分2次服。结果:服药2剂后诸症大减,5剂痊愈。

医案十五:

上呼吸道感染

王某某,男,40岁。

2017年8月16日初诊。

患者长期咽喉不适,食辛辣油腻之物则易腹泻。近日受凉,头昏痛,咽喉疼痛红肿,咽中有痰,但不易咳出,口干欲饮,口苦,目外眦干涩发痒,鼻窍不通,仰卧则甚,耳朵昏蒙,耳鸣时轻时重。性情急躁。小便偏黄,大便黏。

脉诊:左关脉弦小滑,尺沉弦;右关浮弦小带滑,尺沉偏弱。

望诊:舌淡红,苔薄白,有剥脱,舌下稍瘀。面颊稍红,唇口偏干。咽后壁红肿有滤泡。

触诊:心下压痛,两胁叩痛(右重于左),腹部拘急。肺部听诊(-)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关脉弦小,口干口苦,鼻塞,目外眦干涩,耳鸣,耳昏蒙,咳嗽痰滞,此少阳胆热犯胃,胃虚停饮所致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右关脉弦滑,心下压痛,大便黏,食辛辣油腻之物易腹泻,是痰热结于心下。(小陷胸汤证)

(3)右脉浮弦,鼻窍不通,咳嗽痰滞,是表邪未解,肺气失宣。

总结:邪郁少阳,兼痰热结胸,肺气失宣。

拟方: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紫苏叶。

柴胡24g 黄芩9g 党参9g 姜半夏15g黄连3g 全瓜蒌30g 紫苏叶6g 大枣15g生姜9g 炙甘草9g5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患者服药1周,咽喉不痛,咳嗽、头昏痛、耳朵昏蒙等症均明显缓解,大便成形,稍有油腻也不易腹泻。后以逍遥散加味调理收功。

按:小柴胡汤,扶正祛邪,外透少阳郁热,小陷胸内清胸中痰热,加紫苏叶可散太阳未解之邪。(学生顾然医案)

医案十六:

发热、咳嗽

李某某,男,54岁,该患者在我处看失眠症。近期感冒近1周,高热恶寒,咳嗽,服退烧药后,大汗伴恶风。

刻下:发热恶寒、恶风,午后热甚,汗出多,头身疼痛,恶心乏力,口干苦,大便稀,咳嗽,咳时咽痒有白黏痰,鼻流清涕,口渴。

脉诊:左脉浮弦芤带滑,右脉浮弦滑芤,尺沉弱。

望诊:舌红苔黄腻。

触诊:右胁触痛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脉浮弦带滑,口干苦,恶心,舌红,右胁触痛,是少阳郁火,兼胃虚停饮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恶寒,清涕,咽痒而咳,头身疼痛,汗出、恶风,大便偏稀,是表有风寒,营卫不和;右脉尺芤弱,神疲乏力,是少阴阳气不振。(桂枝加附子汤证)

(3)右脉滑,午后热甚,口渴欲饮,是阳明气分有热。(石膏证)

(4)咳嗽有白黏痰,是有痰气胶结。(半夏厚朴汤证)

总结:三阳合病兼少阴阳气不振,并痰气郁结。

拟方:小柴胡加石膏,桂枝加葛根汤加附子,半夏厚朴汤三方相合。

柴胡12g 黄芩5g 桂枝5g 白芍5g 炙甘草3g 姜半夏15g 生姜5g 大枣15g  紫苏叶6g 党参5g 厚朴5g 茯苓6g  生石膏15g 炮附片10g 葛根10g5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服药2剂后烧退,诸症向好,5剂后诸症好转如初。

医案十七:

发热、咳嗽

郭某某,女,3岁。就诊前3日发热(口服美林退热),刻下:晨起咳嗽明显,咳声粗迫,痰少,流清涕,纳差,脾气大,眼红,手脚心热,口臭,每天夜里12点~2点哭闹,大便先干后软。

脉诊:左脉小弦滑,右脉小滑。

望诊:唇红,舌红苔黄厚腻,扁桃体肿大色红。

触诊:颌下淋巴结肿大,右胁叩痛。肺部听诊(-)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脉弦滑,右胁叩痛,晨起咳嗽明显,声音粗迫,眼红,脾气大,舌红唇红,扁桃体肿大而红,颌下淋巴结肿大,夜间12~2点哭闹,纳差,苔腻,为少阳郁火,兼胃虚停饮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右脉小滑,苔厚,手脚心热,口臭,是食积化热。(保和丸证)

拟方:小柴胡汤合保和丸加减。

柴胡12g 黄芩5g 姜半夏8g 党参5g生姜5g 大枣15g 炙甘草5g 紫苏叶3g山楂5g 神曲5g 莱菔子5g 连翘5g桔梗5g7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服药1剂后诸症减轻,7剂痊愈。

医案十八:

急性胃肠炎吐泻

马某,女,45岁,黄州人,2011年春电话问诊。发热伴呕吐腹泻1周余,先服中药藿香正气散无效,继以静脉点滴抗生素加口服药1周也无效。

自诉目前发热37.8℃左右,伴两侧太阳穴痛,恶心纳差,心下胀满,口渴多饮水,饮水后胃部更胀满,腹泻一日5~8次,稀水便,检查大便无炎症,小便量特少,色黄。

舌诊:手机视频见舌偏红,苔黄腻,不干。嘱其叩按腹部:按压心下软,无压痛,右胁有叩痛,小腹部发胀不痛。

辨证分析:

(1)外感后有发热而呕吐,伴纳差,太阳穴头痛,右胁叩痛,为少阳郁火兼胃虚停饮。(小柴胡汤证)

(2)口渴多饮水,饮水后胃部胀满,小便不利,腹泻稀水便,小腹部压胀,为三焦气化失常,水饮内停。(五苓散证)

拟方:小柴胡汤合五苓散。柴胡15g 黄芩10g 姜半夏15g 党参10g生姜15g 大枣10g 炙甘草6g 茯苓10g猪苓10g 泽泻15g 桂枝6g 白术10g7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服药1剂后,短信回复:“神医神效,一剂即灵!”3剂后我电话询问,3剂药就完全好了。余下药没有再服,尽是感谢之语。

医案十九:

过敏性鼻炎

孙某,男,52岁,2018年1月30日初诊。

病史:过敏性鼻炎;高血压。

问诊:因长期后背倚于阴冷的墙上,随后出现过敏性鼻炎。鼻塞冬季或受寒时明显加重。左半身阵发性汗出,耳鸣,咽干,脾气急。

冬天口臭,纳旺,大便不成形,腰酸痛。前诊根据受凉起病,鼻炎冬季或受寒加重,久病不愈,草草地抓主症断为太少合病,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,服后加重。

脉诊:左脉浮弦滑有力带芤,右脉浮弦滑有力。

望诊:两颧发红,双目内眦红,胬肉攀睛。舌尖红,苔黄厚腻润,舌下瘀。

触诊:右胁叩痛,心口叩痛,体胖,腹大。

辨证分析:

(1)左脉浮弦滑有力,右胁叩痛,两颧、双目内眦发红,胬肉攀睛,舌尖红,高血压,本身出汗,阵发性出汗,脾气急,为肝胆郁火。

(2)左脉带芤,腰酸疼,体胖,腹大,为肝血亏虚,兼有水饮。

(3)右脉浮弦滑有力,心口叩痛,苔黄厚腻润,纳旺,大便不成形,为阳明痰热结胸。

(4)根据以上分析,鼻炎在冬季、受寒加重,此非阳虚,而是当初外感失治误治,致邪伏少阳。少阳郁火在内,受凉遏则郁滞更甚,故诸症加重,是以服麻附辛汤病情加重。

拟方: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合小陷胸汤加辛夷花。

柴胡24g 黄芩10g 姜半夏15g 生姜10g炙甘草3g 大枣15g 党参10g 当归10g川芎6g 白芍10g 茯苓10g 泽泻10g全瓜蒌30g 黄连3g 辛夷花6g7剂,颗粒剂,温水冲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结果:服上方后鼻炎迅速好转,续服1周巩固。随访半年未复发。

医案二十:

发热、咳嗽

某女,3岁,2018年3月28日网诊。感冒发热两天,其母亲学过中医,予小柴胡颗粒退烧。

刻下:眼眵甚多,鼻流少量清涕,咳嗽有痰,咽痛、咽哑,有食积史,大便粗大,手足心热。

辨证分析:少阳郁火未尽,兼食积化热。

拟方:咳嗽小方合保和丸加减。

紫苏叶6g 黄芩5g 陈皮5g 党参10g炒山楂6g 莱菔子6g 炒神曲5g 桔梗5g生甘草2g 桑叶5g 菊花3g3剂,日1剂。

3月30日二诊:服后眼眵大减,咽不痛。今早复发热,体温40℃,咳嗽阵作,粗大,急迫,咳嗽时恶心呕吐,咳黄痰,口干欲饮,前额较太阳穴为烫。详细问之,初诊时眼眵多至难以睁眼。呼吸时鼻腔发热。大便臭秽甚,小便黄甚。

重新辨证分析:

(1)之前考虑了食积化热,却忽略了患者还有眼眵极多,鼻腔热,大便臭秽甚,小便黄甚等,已有阳明气分热的病机,未加石膏以清透里热。故服完前方后虽有小缓解,但是出现高热,咳黄痰,前额烫,口干欲饮,为阳明气分热甚。(石膏证)

(2)咳嗽阵作,声粗气急,伴恶心呕吐,少阳郁火仍在,胆火犯胃。(小柴胡汤证)

拟方:小柴胡加石膏汤。柴胡12g 黄芩6g 党参5g 生姜5g大枣10g 姜半夏8g 炙甘草3g 生石膏30g6剂,水煎温服。结果:服1剂后烧退,6剂痊愈。(学生张玲医案)

附:余师感冒咳嗽小验方

一般的受凉感冒,出现咳嗽咽痒、有痰、鼻塞流清涕者,可用:紫苏叶6克、党参5克、陈皮5克,同煎煮后服用,一般当天即可好转;如见咳嗽急迫、声粗、有黄痰者,不管是否发热,可在前验方基础上再加黄芩6克加强清热之功。经多年验证,疗效肯定。

书名:越辨越明少阳病:余秋平讲《伤寒论》之少阳病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