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皇注册

传世经典《论衡》精华55句, 古人智慧, 人间至理!
你的位置:欧皇注册 > 业务范围 >
传世经典《论衡》精华55句, 古人智慧, 人间至理!
发布日期:2024-08-24 15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59

《论衡》是东汉王充所著的作品,该书被称为“疾虚妄古之实论,讥世俗汉之异书。”

王充(27年—约97年),字仲任,会稽上虞(今属浙江绍兴)人。东汉时期思想家、文学批评家、唯物主义哲学家。《论衡》,始作于永平二年(59年),至永元二年 (90年)完成,先后历时30余年。建立了完整的无神论思想体系, 同时还讨论了宇宙运作、传染病起源、农业虫害起源等科学问题,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。

-1-曲妙人不能尽和,言是人不能皆信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七·定贤篇》解释:曲子高妙,不是人人都能和唱;说出真相,不是人人都能相信。感悟:虽然人人都注重事实,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事实,或出于疑心,或由于偏见,每个人的认知不同,很多人虽然听到事实真相,却并不会相信你说的话。-2-德不优者,不能怀远,才不大者,不能博见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别通篇》解释:德行不够优良的人,难以有崇高的信念与理想。才能不够突出的人,难以有渊博的知识和见解。感悟:人们不仅要培养自己的德行,还要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才能。-3-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,知经误者在诸子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八·书解篇》解释: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,知道政策有失误的人在民间,知道经书错误的人在诸子。感悟:管理者要走出办公司,到基层去了解。-4-才有浅深,无有古今;文有伪真,无有故新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九·案书篇》解释:才华有高下之分,没有古今之别;文章有真实、虚伪之差,没有新旧之异。-5-人不博览者,不闻古今,不见事类,不知然否,犹目盲、耳聋、鼻痈者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别通篇》解释:人不博览群书,不了解古今,不能识别世间事物,不知道是与非,就像盲人看不到颜色 、聋人听不到声音、鼻塞的人闻不到花香一样啊。感悟:博览群书、贯通古今,多读书、多学习、多思考,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。

-6-河冰结合,非一日之寒;积土成山,非斯须之作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四·状留篇》解释:河水成冰,不是一日的寒冷所致;积土成为高山,不是须臾的工夫就能完成。感悟: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;为山九仞,岂一日之功,持之以恒,任何事情要想成功,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。-7-学之乃知,不问不识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六·实知篇》解释:只有去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;如果耻于向人求教,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。感悟:在学习中要主动去求知、主动探索,以不断丰富知识、拓展眼界。-8-不学自知,不问自晓,古今行事,未之有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六·实知篇》解释:不通过学习而能自己知道的,不去请教他人而能自己通晓的,从古到今没有这样的事。感悟:再聪明的人,不去学,不去问,也不可能掌握知识,要向有广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请教,提高自己的学问。-9-君子不畏虎,独畏谗夫之口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三·言毒篇》解释:品德端正的人不惧怕凶残的老虎,唯独惧怕那种造谣中伤、搬弄是非的人。感悟:造谣中伤、搬弄是非的人是社会最大的毒害者,远离小人、亲近贤人。-10-衰世好信鬼,愚人好求福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五·解除篇》解释: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,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。

-11-人有所优,固有所劣;人有所工,固有所拙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八·书解篇》解释:每个人都有优点,但也有缺点;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,但也有不擅长的。感悟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他人和自身的不足,立足自身的长处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-12-知古不知今,谓之陆沉,然则儒生,所谓陆沉者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二·谢短篇》解释:了解古代不了解现在,称为愚昧无知,那么儒生就只能称作愚昧无知的人了。感悟:古今知识缺一不可,否则就是不明事理。-13-处颠者危,势丰者亏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一·累害篇》解释:处在顶端的东西易生危险,状态丰满的东西容易亏缺。感悟:物极必反,大凡事物发展到极致,就会折向相反的方向。-14-文人之笔,劝善惩恶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·佚文篇》解释:文人写的作品,是为了提倡美好、惩罚邪恶的。感悟:文以载道,文学用于教化,描绘真善美,激发读者追求美好的品德和价值观。-15-牛刀可以割鸡,鸡刀难以屠牛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二·程材篇》解释:宰牛的刀可以杀鸡,杀鸡的刀难以宰牛。感悟:大材可以小用,但小材绝不可大用。

-16-事莫明於有效,论莫定於有证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三·薄葬篇》解释: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有效果,对论点最好的认定是有证据。感悟:实践是检验事物真假对错的标准,认识事物要符合“实事求是”的内在规律。-17-美色不同面,皆佳於目;悲音不共声,皆快於耳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十·自纪篇》解释:美色各不相同,看起来都很美好;动听的乐声各不相同,听起来都很快意。-18-两刃相割,利钝乃知;二论相订,是非乃见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九·案书篇》解释:两刀刃相互切割,谁利谁钝立刻就能知道;两种对立的理论相互比较,谁对谁错就会更加清楚。感悟: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两种事物只有相互对照,才会显露优劣对错。-19-誉人不增其美,则闻者不快其意;毁人不益其恶,则听者不惬於心。摘自《论衡·卷八·艺增篇》解释:称赞人不夸大他好的地方,那么听的人心里不痛快;诽谤人不增加他的过错,那么听的人心里不满足。感悟:指人际交往中要客观、真实地评价他人,不要夸大或缩小别人的优点或缺点。-20-屋漏在上,知者在下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一·答佞篇》解释:屋顶是否有漏洞,下面的人才知道。感悟:上级的过错,自己很难知道,而下级却都明白。

-21-人间之水污浊,在野外者清洁,俱为一水,源从天涯,或浊或清,所在之势使之然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·率性篇》解释:在人活动范围内的水就污浊,在野外无人地方的水就清洁。同为一样的水,都是从天边开源,有的混浊有的清洁,这是它们所处环境使它们这样的。感悟:人与自然,在古代的中国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,人对环境的影响极其重大,也引申为人所处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品德,人因所处环境的好坏,可以改变人的品性。-22-譬犹练丝,染之蓝则青,染之丹则赤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·率性篇》解释:好像白色的丝一样,放到蓝色的染缸中,就成为青色;放到红色的染缸中,就成为赤色。感悟: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-23-闭心塞意,不高瞻览者,死人之徒也哉!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别通篇》解释:闭目塞听,不去思考,不登高博览远望的人,和死人是一类的啊!感悟:开拓眼界、不断学习新知识,提高自己的认知。-24-为世用者,百篇无害;不为用者,一章无补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十·自纪篇》解释:对社会有用的,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;对社会无用的,写一章也没有好处。-25-精诚由中,故其文语感动人深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超奇篇》解释: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情,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。感悟:真诚与深情是文章感人的关键。

-26-足不强则迹不远,锋不銛,则割不深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超奇篇》解释:脚力不强劲,行程就不会远;刀刃不锋利,割东西就不会深。感悟: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没有强大的实力就不能成事,钝斧伐树肯定不如磨刀之后的效率。-27-外内表里,自相副称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超奇篇》解释: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,即表里如一,名实相符。感悟:做人做事,都应该内外兼修,做到表里如一。-28-太平之世多长寿人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一·气寿篇》感悟:世道太平,长寿人就多。-29-德弥盛者文弥缛,德弥彰者人弥明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八·书解篇》解释: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,好品德越显著的人越明智。-30-物有华而不实,有实而不华者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八·书解篇》解释:有的东西外表华丽而实质不好,有的东西实质很好而外表并不华丽。

-31-贤不贤,才也;遇不遇,时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一·逢遇篇》解释:人品好不好,是才能和操行问题;而被不被重用,是时运问题。-32-大器晚成,宝货难售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四·状留篇》解释:珍贵的器物形成总是缓慢,宝贵的货物销售总是困难。感悟:成大器需要时间的积淀与磨练,真正有价值的不易被轻易识别与珍惜。-33-比不应事,未可谓喻;文不称实,未可谓是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·物势篇》解释:打比方与事实不相应,不能算讲清楚了;写文章与事实不符合,也不能说是正确的。-34-经传之文,贤圣之语,古今言殊,四方谈异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十·自纪篇》解释:经传上的文章,圣贤的语言之所以不容易懂,是由于古今的语言不一样,各地的方言不相同的缘故。-35-不清不见尘,不高不见危,不广不见削,不盈不见亏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十·自纪篇》解释:不清洁的东西就不存在被污染的问题,地位不高就不会被人危害,面积不宽就不会被削减,装得不满就不会被损耗。

-36-不目见口问,不能尽知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六·实知篇》解释:不亲眼观察亲口询问,那对世间事物就无法全部了解。-37-马效千里,不必骥;人期贤知,不必孔、墨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九·案书篇》解释:能够行走千里的马不一定是千里马,人们期望成为的圣贤,不一定非要成为像孔子和墨子一样的人物。-38-寒不累时,则霜不降,温不兼日,则冰不释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五·感虚篇》解释:如果不是日日都积累寒冷,是不会有霜雪降临的;如果不是长久保持温热,冰雪是不会融化的。感悟: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

-39-采善不逾其美,贬恶不溢其过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八·感类篇》解释:赞赏一个人,不夸大他的优点;贬斥一个人,不夸大他的缺点。-40-志有所存,顾不见泰山;思有所至,有身不暇徇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八·书解篇》解释:心中存有远大的志向,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;思想达到了某种境地,自己就没有空闲来有所谋求。

-41-凿不休则沟深,斧不止则薪多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一·命禄篇》解释:不停地开凿沟渠,沟渠就会变得越来越深;不停地去砍伐树木,就会有很多的柴。感悟: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
-42-物之相胜,或以筋力,或以气势,或以巧便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·物势篇》解释:万物相互争斗取胜,有的靠身体力量,有的靠气焰声势,有的靠动作灵巧敏捷。感悟:两方相争,不管是以力量还是智慧取胜,都是胜利。

-43-处尊居显,未必贤,遇也;位卑在下,未必愚,不遇也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一·逢遇篇》解释:处于尊贵显赫地位,未必贤能,只不过受到重用;地位卑贱低下,未必愚笨,只不过不被赏识。感悟:对于处于上层的管理层,未必都是德行好、能力强,只不过是上级喜欢的小人;而底层的有能力的人没被赏识,是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-44-恶人之命不短,善人之年不长。摘自《论衡·卷六·福虚篇》解释:恶人的生命并不短,好人的生命并不长。感悟:人的善恶行为不能决定人生活中的祸福,环境机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有句话说,好人未必长命,祸害却遗千年。-45-命有贵贱,性有善恶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·本性篇》解释:命有贵贱之分,性有善恶之别。感悟:人的善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,所以要重视每个人的后天教育。

-46-力作不求富,富自到矣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一·命禄篇》解释:努力劳作不求富贵,那么富贵就会自然而然来到了。感悟:富贵荣华无需强求,只要你努力,时运来了,也就功成名就了,经过努力,也许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。-47-人才有高下,知物由学。学之乃知,不问不识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六·实知篇》解释:人的才能有高下之分,要想了解事物就得开始学习,只有学习了才会明白。-48-处逸乐而欲不放,居贫苦而志不倦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十·自纪篇》解释:身处安逸舒适的环境中,不应该放纵自己的欲望,身居贫穷困顿的环境中,依然要保持自己崇高的志向,毫不倦怠地奋斗。-49-有益於化,虽小弗除;无补於政,虽大弗与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三·薄葬篇》解释:如果有益于教化,即使微小的政策也不要废除;如果无益于治理,即使很重大的举措也不要赞同。-50-豆麦之种,与稻梁殊,然食能去饥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·率性篇》解释:豆麦的果实与稻谷小米虽然不同,但吃了都能消除饥饿。

-51-夫天者,体也,与地同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五·祀义篇》解释:天是一种物体,与地是相同的。-52-诸生能传百万言,不能览古今,守信师法,虽辞说多,终不为博。摘自《论衡·卷十三·效力篇》解释:诸生传诵百万言的书,却不能通晓古今,只遵守老师教给的知识,即使言辞再多,终究不能博学多闻。解释:死读书,不能做到通宵古今,不能做到学以致用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,要善于创新。-53-畏惧则存想,存想则目虚见。摘自《论衡·卷二十二·订鬼篇》解释:害怕恐惧就有了幻想,有了这个幻想就好像亲眼看见了一样。感悟:存想则目虚见,这种无神论的观点,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,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。

-54-雷电迅疾,击折树木,坏败室屋,时犯杀人。摘自《论衡·卷六·雷虚篇》解释:在盛夏的时候,迅疾的雷电,可以击折树木,毁坏掉人们居住的大房屋,甚至在有些时候,还会置人于死地。-55-大羹必有淡味,至宝必有瑕秽,大简必有大好,良工必有不巧。摘自《论衡·卷三十·自纪篇》解释:祭祀用的太羹必然淡而无味,最珍贵的宝石也必然有杂质;书籍文章难免出差错,良工巧匠也会有不精巧之处。感悟:没有完美到极致的人和事。